今天要分享的書是《當富豪遇上僧侶》,是根據真實經歷所撰寫的故事。最近這種故事性質的書看得比較少,大部分都是看工具書。但是這本雖然是故事,裡面的內容卻很打動我,僧侶分享的故事以及教導富豪的功課,都讓我覺得收穫良多。

安德烈的故事
故事中的主角安德烈是一位德國企業家,他自己創業且有很好的成績。不過由於是自己創業的關係,所以他很多時間都花在工作上,因而他自己本身的生活,還有他的家庭,都因為工作的關係有一些疏忽,導致家人和朋友都慢慢離他遠去。而更重要的一點是,那時候的他雖然功成名就,但是他過得並不快樂。
有一天安德烈的助理幫他安排了一個渡假計劃,與其說是渡假,不如說是一個靜心的計劃。因為就如同書名所說的,他會去到一個地方,然後碰到一個僧侶,展開一段改變的旅程。
展開度假,工作狂的他卻……
飛機降落在曼谷之後,抵達的第一個晚上,安德烈在酒店睡了一個好覺。早上起床之後,工作狂的他就馬上打開手機查看訊息跟來電紀錄,可是令他非常驚訝的是,完全沒有任何新郵件,也沒有任何未接來電,然後他就瘋狂打了二十幾通的電話給他助理。
助理完全沒有接聽電話,心情很糟的他就先去餐廳吃早餐。經過大廳時,看到各地時區的時鐘,他才赫然發現,德國當下的時間是凌晨 1:00,而他在凌晨 1:00 打了二十幾通電話給他的助理。後來他就傳了一個訊息給他助理表示不好意思,因為他把手機放在褲子口袋,所以他就不小心按到他的號碼了。
吃完早餐之後,安德烈就前往他要去的寺廟了。一路上破舊的小巴士和崎嶇的路況,都讓安德烈抱怨連連,而且他全身穿著筆挺的西裝,戴著勞力士手錶,跟這裡完全格格不入。
到了寺廟外面的森林,由於沒辦法開車進去,所以安德烈只好拖著行李箱走山路,安德烈沿路咒罵著這個荒郊野外的環境還有炎熱的天氣。
抵達寺廟
終於抵達寺廟了,進到被分配的房間。房間非常簡樸,有一張白色的床墊、一條棕色的毛毯,還有一個很小的枕頭,旁邊還有一張小木桌跟一把椅子。
除此之外,就是放在桌子上的幾件長袍了。當時安德烈雖然極度無法適應這個環境,但是由於他非常飢餓也非常疲倦,所以他只想要趕快找地方休息一下,並且上一下廁所。
在寺廟中安德烈碰到一個已經參加過幾次修行的年輕人,這裡有一個小插曲,安德烈問年輕人說,他想要找個衣架或是掛勾,把西裝外套掛上去。然而年輕人對他說,這裡沒有那種東西,就放在你的行李箱上面吧!安德烈當下心裡想說:「朋友,你沒有一套 5000 歐元的西裝,你當然可以說得那麼輕鬆容易呀!」當然安德烈也別無他法,就小心翼翼將西裝放在行李箱上面。
接下來在寺廟碰到的第一個衝擊,就是上廁所。那裡所謂的廁所,實際上就只是地上的一個洞,旁邊甚至連台階都沒有,只能蹲在洞上面上廁所。上完廁所之後,旁邊只有一個大盆子跟一個小水勺,安德烈對於要怎麼清洗思考許久,不過好在當下安德烈只想要小便而已。
這個故事發展到現在,已經會讓我這種一般人覺得很難適應這個環境了,更何況是安德烈這種高高在上、事業有成的成功人士。那就繼續看看接下來的發展怎麼改變他吧!
用襪子包著的勞力士
接下來在寺廟的課程,安德烈是由喇嘛指定親自帶領,喇嘛就是西藏話裡面的大師或是高僧的意思,也就是這座寺廟的最高領導人。安德烈心想,為什麼喇嘛要指定他呢?是因為他看起來很有錢嗎?想要他慷慨解囊大方捐贈?還是因為他第一天抵達的樣子看起來很狼狽、很值得同情嗎?
第一天早上吃早餐之前,安德烈就開始學習盤腿打坐、靜心晨禱,這邊有一個很好笑的插曲,還記得安德烈的勞力士手錶嗎?他把他的勞力士用一雙襪子包著,然後藏在鞋裡面。我覺得這個方式很好笑也很聰明,感覺去旅遊的時候,可以派上用場。
痛是不可避免的,但承受是自願的
晨禱結束之後,他們每個人的手上都有個金色的碗。他們會帶著這個金色的碗,搭乘巴士前往村落的人家,這個碗就是用來接受村落居民的食物奉獻。
在出發的路上,安德烈馬上就注意到,喇嘛走在滿是碎石頭崎嶇的路上並沒有穿鞋子。安德烈鼓起勇氣與喇嘛攀談,並且問說:「不穿鞋你的腳不會痛嗎?」喇嘛回答:「痛是不可避免的,但承受是自願的。」
這是我在這本書中,第一句被喇嘛提醒的話。「承受是自願的」意味著,你決定要做的事情,可能伴隨著喜悅、悲傷或痛苦,可是由於這是自己做出的決定,自己自願承受的,所以也沒有什麼好怨天尤人的,也沒什麼好怪罪的。
不過安德烈當下聽到只覺得,如果他在接下來的時間內,喇嘛都要跟他打這種啞謎,或者是說一堆比喻或寓言的話,他一定會馬上走人,因為他向來都是說話直接、清楚準確的人。
抬起頭,看著前方的地平線
接下來在森林裡面,安德烈還是小心翼翼地看著路面,避開一些荊棘跟石頭。喇嘛對他說:「抬起頭,看著前方的地平線而不是地面。」安德烈的反應應該也是大家會有的反應,他說:「這樣的話,會踩到尖銳的石頭或是被荊棘絆倒。」
看到這裡的時候,我心想,在台灣的話,如果我抬起頭都不看地面的話,那我很可能會踩到狗大便!
在寺廟中的某一天,安德烈獨自到花園散步,喇嘛來到他的身邊與他對話,那次的談話內容是關於成功。對當時的安德烈來說,成功當然意味著賺很多錢、擁有漂亮的房子、買得起任何想要的東西。
喇嘛也娓娓道來他的故事,成為喇嘛之前,在德國長大求學工作的他,是一名律師,開了很多間律師事務所,是人們眼中的成功人士。
知而不行,猶如不知
經歷了一些事之後,喇嘛開始思考,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以及為什麼會來到這個世上?他開始去找答案 ,最後真正讓喇嘛放下一切,成為現在的喇嘛,是因為他也曾碰到另一位喇嘛對他說:「知而不行,猶如不知。」知道了而不去做,就跟不知道沒兩樣。
說完自己的故事,喇嘛問安德烈說:「你的人生要到達哪一點,你才會說現在你滿足了?你腦中一定有一個數字了吧?」
喇嘛又說,滿足是一個決定,是你的決定,你不可以把這個決定權交由別人手上,或是依附於外在其他事物。快樂只能由你自己決定,關鍵在於你的態度。
就如同硬幣有兩面一樣,你的成功自然也代表一種失敗,否則你不會擁有成功。
安德烈突然想起他的前妻、他的女兒,還有他漸漸流失的朋友。他以為發生這些是他的命運,是上帝給他的生命藍圖。
喇嘛回應,我們不相信有命運這件事,我們會說是因果報應,是你的行為也是你的不作為的結果。你犧牲自己成就事業,這是你的行為,但對家庭的不作為,漠視你身邊的人,也導致了孤獨的結果。
這段話讓安德烈向喇嘛問了更多關於因果業報的事,感覺當時的安德烈對成功的執念有一部分被鬆動了。他帶著顫抖對喇嘛說,他想要學習一切,了解喇嘛所知道的一切,然後他再自己決定,什麼是對他有益的。
杯子已經很滿了,為什麼還要繼續倒水?
喇嘛笑而不言,繼續前進。接著他們坐在一個露台上,露台上有張小桌子,桌上有茶壺和玻璃杯。喇嘛把玻璃杯放在安德烈的大腿上,接著拿著茶壺將燒燙的水倒進杯子。
眼看杯子快滿了,安德烈點頭示意並說謝謝。但喇嘛並沒有停下來,而是不停倒水,直到溢出來燙到安德烈。安德烈馬上不滿地跳了起來,他生氣地問說,杯子已經很滿了,為什麼還要繼續倒水?
喇嘛平靜的回應,你想要學更多,但就如同這個杯子一樣,你已經是滿的了,裝滿既定的想法與成見,已經滿超過了杯緣,你還想要再往裡面裝什麼?
安德烈又氣憤的說,你大可直接跟我說,不需要用熱水來燙我吧?
光是讀到這段經歷,就足以讓我感受到安德烈當下被燙的不滿與震驚!這也體現出讀書的美好之處就在於,我們不必親身體驗被熱水燙到,就能透過這麼震撼的經歷來學習成長。
安德烈的氣憤後來當然被說服了,我們也才能繼續看下去這個故事。
生而為人的責任義務
最後再分享我自己也很有感觸的一個篇章,讓我了解到所謂生而為人的責任義務。
有一天喇嘛帶著安德烈搭公車去一座熱帶雨林,想看看能夠從大自然學到什麼。在雨林中他們撞見一隻老虎正在熟睡,安德烈非常緊張,但喇嘛請他靜靜的觀察,就這樣觀察了二十分鐘。在這段時間裡,也有無數的蚊蟲一直在擾亂安德烈的心情。
離開雨林後,安德烈又打算殺死一隻停在手臂上的蚊子時,喇嘛叫住了他。
「老虎和蚊子有什麼區別呢?」喇嘛問。
安德烈回答:「當然有很大的不同啊!老虎是雄偉的肉食動物,而蚊子就只是討人厭的傢伙。」
我想我們大多數人都同意這段話,至少同意後面這句。因為蚊子總會不留情的吸我們血,或者打擾我們的好眠。
喇嘛問安德烈,如果你再投胎一次,你想當蚊子還是老虎呢?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問題。
喇嘛又問,如果你周圍的人總是想要打死你、咒罵你,你會有什麼感受呢?
安德烈說,當然不好受,但是蚊子會有靈魂或感覺嗎?
喇嘛回應, 你覺得在人群中,有多少人會有自覺或意識到,生而為人所伴隨的責任或義務?
生而為人,沒有權利將其他生命視為低等生物來對待,他們也同樣珍貴。我們生而為人,代表已經累積足夠的正業,要來完成人類的使命任務,而動物卻沒有這樣的機會。我們應該把動物視為有情眾生來對待,並且我們沒有權利宰殺或折磨動物。
有時候我們會不小心殺死一些小生物,例如走在路上,不小心踩死了一些蟲子。但如果從行為或即便只是思想、言語上的咒罵,這樣的態度跟無意中所造成的傷害是不同的。我們不應該施暴,而且也不該談論或思考任何暴行,不管是對任何動物、植物或生命。
這段故事讓我想到最近非洲豬瘟的事,那些豬被撲殺很可憐。不過更深一層的問題是,我自己能不能不吃其他動物?因為對豆類過敏,所以要改為吃素實在是有難度,不然我自己從以前就很愛吃豆類製品。我想我能做的就是盡量提高無肉日的天數。
書中後續的幾個篇章還探討了關於正念、感恩、無常等等很多其實我們早已熟知的道理,不過就如同喇嘛在成為喇嘛之前被提醒的那句話所說:「知而不行,猶如不知。」勿因善小而不為,我們都可以從自己做起,推己及人,讓世界變得更好。
今天簡單的分享了這本書的故事,故事內容除了讓我們一窺僧侶修行的面貌,彷彿身歷其境外,讀起來也很流暢、一氣呵成。書中還有許多場景、對話都很發人深省,真的很推薦閱讀 ,希望今天的分享也讓你有所收穫。
收聽 Podcast

一起來社群聊天(◕ܫ◕)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