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|享受一個人的神聖時光《獨活女子的守則》(歡迎收聽 Podcast)

你喜歡獨處嗎?有沒有什麼是你覺得一定要有人陪你去做?或者有沒有什麼是你覺得一定要自己單獨去做,是不能被打擾的神聖時間呢?

閱讀|享受一個人的神聖時光《獨活女子的守則》(歡迎收聽 Podcast)
閱讀|享受一個人的神聖時光《獨活女子的守則》(歡迎收聽 Podcast)

今天分享的這本《獨活女子的守則》,是作者朝井麻由美彙整她獨自進行的活動的訣竅與心得,這本書也有改編成日劇。近幾年也蠻流行獨旅的,像我常常看的鐵道旅行社團,就有一些人會分享自己獨自搭乘火車去旅遊,並且和大家分享旅行的路線和風景,看了就覺得一個人旅行也不那麼寂寞,反而有點愜意。

我自已可能是因為年紀漸長,加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,很多以前不敢單獨去做、或不太好意思一個人去做的事,現在反而覺得一個人做也沒什麼,不會像以前一樣臉皮比較薄。例如以前覺得一個人吃飯很孤單,但是現在人人吃飯配手機,吃飯的時候順便追個劇,反而很享受。

另外像是逛街、看展覽,我也覺得一個人去做很自在。我發現對我來說應該是取決活動的類型,如果是能夠自己快速做決定完成的事,就自己做也沒什麼關係,例如逛街、採買;如果是當下會有感觸想要分享的,我會希望身邊能夠有人陪伴,例如看風景、看電影。

在這本書的開頭有個小小的檢測,做完就能知道自己是屬於哪種獨活類型,並且有推薦適合獨自進行的活動。像我自己的話,就是悠閒類獨活,推薦可以一個人去 KTV、去星象館、去貓咖啡廳,或一個人學習園藝。相比其他類型,確實悠閒類所推薦的活動還蠻符合我自己願意去做的,其他類型所推薦的活動,我確實就沒那麼有意願耶!覺得有點準喔!

獨活的好處

接下來作者分享了獨活的好處,獨活並不是沒有同伴,或是沒辦法和大家打成一片,而是出於自己的選擇。認同「自己一個人自在又快活」,便能大大方方享受一個人的自由自在。一個人活動也有許多好處,不必顧忌旁人的喜好,只須按照自己的想法走。像上面所提到的一個人唱 KTV 也因為 KTV 小包廂的設計,而讓想好好練歌、享受獨唱不想搶麥的人有了去處。

另外像是一個人去吃飯,在點菜時會更清楚自己的喜好,而不必遷就他人。好在現在也有許多一人燒肉、一人火鍋、一人定食的店,也讓獨活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容易。

書中有一段話蠻有趣的,作者説:「如果群體生活是忍受一些不適,並獲得巨大的快樂;那獨活就是盡可能消除不適,得到最低限度的快樂就行了。」

我倒覺得,群體生活的確能帶來很大的快樂,一群人的開心會被放大,但一個人的快樂卻不是最低限度的。有許多事一個人去做,快樂也絲毫不減損。好比看展覽,我就想要在某個作品前琢磨,但卻因為大家的步伐而被迫前進,這時我會覺得一個人看展,舒服自在多了。而且看完之後,充實與滿足的快樂,是一群人去看所無法比擬的。

或者,這麼說好了,一群人活動有時重點並不在活動本身,而是當下大家的互動所帶來的快樂;而獨活能把焦點放在活動本身所帶來的滿足與快樂。

常客的不適感

書中也有一段內容我也好有共鳴,就是常客的不適感。作者分享他經常去的一間酒吧,因為常常光顧,以致於後來老闆結帳時連問都不問,就直接遞已寫好抬頭的收據給作者,後來作者就不想再光顧這間店了。因為原本只想要簡單付錢吃飯,消除工作疲勞。後來被店家認出來,好像就有了交流的壓力。

我自己雖然沒有像作者這麼排斥,和店家簡單打招呼、寒暄也都可以,不過若是老闆過於熱情,反而會帶來我的壓力,不常常光顧的話,反而我會不好意思。像我們家樓下的早餐店,以前每天經過都會跟我打招呼,這讓我覺得不跟他買早餐很不好意思,可是偏偏我更喜歡吃別家的早餐。還好後來漸漸老闆也沒再繼續熱情的打招呼了。

30 種獨活的方式

想要嘗試獨活的話,書裡也推薦了 30 種獨活的方式,我自己看完的話,會想要嘗試看看的有:一個人吃燒肉、一個人吃壽司、一個人的鐵路之旅、一個人賞花等等。

像是一個人吃壽司這件事,我先生不喜歡吃壽司,我女兒吃壽司的口味跟我不一樣,而且吃的時候也要照料她。所以每次我跟他們吃完爭鮮,都覺得下次我可以自己來大快朵頤一番,悠哉地吃完想吃的就離開,感覺輕鬆愜意。

再來一個人的鐵路之旅及賞花,則是因為我很喜歡拍照,一個人去做這些事的話,就可以毫無顧忌盡情的拍,不用擔心被抱怨或者耽誤他人的行程。之前就曾經獨自順道去陽明山花卉試驗中心走走,結束之後,真的覺得充滿電力呢!

你嘗試過獨活了嗎?或者有什麼活動是你非常推薦獨自進行的呢?期待你留言跟我分享喔~

收聽 Podcast


一起來社群聊天(◕ܫ◕)

分享你的喜愛
育群營養師
育群營養師
文章: 98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